石墨烯/納米銀線/金屬網格對比分析
從觸摸屏產業鏈來講,玻璃基板、Petfilm、膠材是產業上游的主要材料,而玻璃基板、Petfilm的供應被美日企業所壟斷。ITO玻璃、ITOfilm、sensor(包含觸控IC)、coverlens是中游部分,下游的就是觸控模組一塊。從近幾年的觸控材料研發上看,替代性材料的研發主要在上中游部分。
?2013年,國內電容屏出貨面積超過400萬平方米,其中ITO導電玻璃需求量超過360萬平方米,ITO PET導電膜需求量超過140萬平方米。從觸摸屏產業上游材料的成本分析,ITO材料占據40%左右。且隨著觸摸屏行業的發展,對ITO材料的需求將越來越大,作為稀有金屬的銦,不但價格隨之不斷上漲,而且將會有告罄的危險,所以在此進行分析的烽煙四起的觸控材料,主要為替代ITO的石墨烯、Metal Mesh和納米銀。
東莞市鑫聚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文珍表示,三種材料中,納米銀線是唯一一個具有現實應用前景的。理論上,石墨烯的透光度及電阻性能都占優勢,但是由于其制程工藝復雜,在設備改進、工藝優化等方面都預示在前期需要有巨大的投入。相信石墨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具備量產的條件。
金屬網格最主要的優勢在于成本低且導電性佳,但為了達到足透的光穿透率,在線細化過程中必須拿掉95%~99%的觸控感應面積,導致觸控訊號降低20~100倍,現今觸控IC難以支持;其二,為了讓眼睛看不到,金屬線寬必須小于5微米,使的其黃光顯影制程或精密印刷技術費用高;此外,5微米金屬線不斷裂、解決金屬反射問題、材料氧化等問題都讓金屬網格技術備受考驗。在解決以上難題時,成本也會隨之增加,屆時Metal Mesh是否還具備成本優勢是廠商必須考量的問題。
相比之下,納米銀線在工藝制程上就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生產工藝簡單、良率高。由于線寬較小,銀線技術制成的導電薄膜相比于金屬網格技術制成的薄膜可以達到更高的透光率。再次,納米銀線薄膜相比于金屬網格薄膜具有較小的彎曲半徑,且在彎曲時電阻變化率較小,應用在具有曲面顯示的設備,例如智能手表,手環等上的時候,更具有優勢。銀納米線除具有銀優良的導電性之外,由于納米級別的尺寸效應,還具有優異的透光性、耐曲撓性。此外由于銀納米線的大長徑比效應,使其在導電膠、導熱膠等方面的應用中也具有突出的優勢。以鑫聚光電目前小批量生產的納米銀線產品為例,是利用研發出來的液體涂料,經過涂布機涂在基膜上,然后經過干燥、覆蓋保護膜,成品的生產就完成了。而且,鑫聚光電擁有完善的LCD用光學膜產品生產線,納米銀線的部分制程與LCD用光學膜制程相似,因此,鑫聚產線擁有很大的通用性,大大減少了前期對于產線的投入,從而降低了產品成本。
(聲明:文章來源于網絡,不代表本站觀點及立場,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更正或刪除。)
下一篇:LCD-ITO導電玻璃行業現狀